欢迎您访问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文化与旅游产业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文化行者 非遗×N • 活态传承”
日期: 2023-07-1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助力非遗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重焕光彩,开辟传承非遗新路径,引领学生利用暑假安全有效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的实践活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学院成立“文化行者”志愿队,由郭敏老师带队前往临汾市襄汾县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7日,志愿队到达了位于赵康镇赵康村的太平绣球文化产业园,非物质文化工艺品非遗传承人刘云芳接待了师生一行人,她以太平绣球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为切入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非遗技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刘云芳讲到,太平绣球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宋代,发展至今已有狮子绣球、姻缘绣球、招财绣球、等十余种非物质文化工艺品,绣球多用棉花、香料、药材为内饰物,具有提神醒脑、芳香开窍、防虫驱邪的独特功效;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制作绣球的过程,用绣球材料包通过串珠、引线、串上下吊坠等方式制作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绣球作品;绣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体现,它的选题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对生活、自然和本民族文化的美好向往,凝聚了其对生活的需求和现实事物的憧憬,引导同学们深入挖掘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自信。



7月8日志愿队到达襄汾县景毛村子羽葫芦工作室,走进工作室,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陶罐让人目不暇接,享受着一场丰富、优美的视觉盛宴。子羽葫芦工作室致力于葫芦画的传承与创新,葫芦画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鸿老师介绍葫芦画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让同学门了解到葫芦画不仅限于单一的继承传统技艺,还融入了国画、烙画、漆画、掐丝等多种技艺,使得葫芦呈现出多元的艺术形式这种结合传统与创新的制作方法,不仅展现了葫芦画的精美绝伦,也体现了制作人的巧思和匠心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烙画的过程,感受到这是一种精细且富有艺术性的体验,它融合了多种传统绘画和工艺技巧,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精湛的手工艺技能。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最后一站去到了襄汾县邓庄平阳麻笺产业园“平阳麻笺”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是四大发明之一。襄汾县邓庄丁陶麻笺社是国家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麻笺”的保护单位,7月8日上午十二点,团队全体成员到达位于邓庄的平阳麻笺产业园。讲解员介绍了平阳麻笺的制作过程和发展历史,队员了解到平阳麻笺具有纤维长、拉力强、色泽优等特点,做一张麻纸要经过铡麻、折麻、晒纸、整纸等12道复杂的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匠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进行操作,以保证麻笺的品质团队成员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制作平阳麻笺的过程,一搅、一抄、一抬,在水里捞两次半,一张完整的湿纸便制作完成。讲解员说匠人们还需根据天气、湿度等自然条件调整制作工艺,确保麻笺的质地和色泽达到最佳状态,而手工艺人在制作过程中也尽量保持原材料的自然状态,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可以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同时,同学们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通过抖音视频的形式将活动盛况呈现给广大网友,拓宽给以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文化。


本次近距离学习非遗技艺知识,仿佛非遗的岁月在这一刻永恒,时光的华彩在这一刻生动。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记录,更是一次对匠心精神的深刻体验与传承,非遗文化的理解,队员通过实际行动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这场青年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之旅,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文化视野,也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化与旅游产业学院

                                                                             2024年7月

                   


地址:中国·山西·临汾 尧都区滨河西路501号

版权所有:山西电子科技学院 晋ICP备2024042094号 晋公网安备 14100202001678号